マイクロLEDとは?ミニLED・有機ELとの違いと2025年の実用化動向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先說結論

最近常聽到「マイクロLED」這個詞,感覺好像很厲害,但又有點搞不清楚…。🤔 簡單來說,這大概是我們能想像到的「終極顯示器」了。畫質超好,又亮又省電,而且不像有機EL(OLED)那樣會有「烙印」的問題。

不過,先別高興得太早。這東西現在還超級貴,而且製造起來非常非常困難。 所以,雖然理論上很完美,但要普及到我們一般人能買得起的電視或手機,可能還要好幾年。最近Apple Watch本來傳出要用,結果後來又傳出計畫中止的消息,大概就是因為成本和技術問題搞不定吧。

所以,它到底是什麼?跟Mini LED、OLED差在哪?

這個問題真的很多人會搞混,特別是「Micro」跟「Mini」這兩個。我一開始也覺得霧煞煞。😅

這麼說好了:

  • マイクロLED (MicroLED):把它想像成一個超巨大的看板,上面有無數個極小的、會自己發光的紅、綠、藍三色燈泡。 每個燈泡就是一個像素點。因為是自己發光,所以黑色部分可以直接「關燈」,黑得非常徹底,對比度就超高。而且因為用的材料是無機物,所以壽命很長、亮度超高,也不怕烙印。
  • 有機EL (OLED):現在高階手機和電視很常見的技術。它也是自己發光,所以黑色表現也很棒。 但缺點是它用的是「有機」材料,時間久了會老化、衰退,所以會有亮度降低或「烙印」(長時間顯示同一個畫面留下的殘影)的風險。
  • ミニLED (Mini-LED):這個最容易誤會。它其實不是一種新的「顯示」技術,而是一種改良的「背光」技術。 它服務的對象還是傳統的液晶螢幕(LCD)。簡單說,就是把以前液晶螢幕後面那一大片背光燈,換成非常多、非常小的LED燈珠,然後分區控制亮度。 這樣可以讓亮的地方更亮、暗的地方更暗,提升液晶螢幕的對比度,但它的本質還是液晶,跟上面兩個自發光的傢伙是不同世界的東西。

為了好懂一點,我弄了個簡單的比較表,用比較口語的方式說說我的感覺。

マイクロLED、ミニLED、有機EL的比較,概念上差蠻多的
マイクロLED、ミニLED、有機EL的比較,概念上差蠻多的
項目 マイクロLED 有機EL (OLED) ミニLED (液晶)
發光原理 像素自己發光(無機物) 像素自己發光(有機物) 靠背光發亮(液晶)
黑色表現 完美。像素直接關掉不發光。 也很好。像素也是關掉不發光。 會有點漏光,沒辦法全黑。
亮度 非常高,高到有點誇張。 大太陽底下看也沒問題。 夠亮了,但跟MicroLED比是小巫見大巫。 比傳統液晶好,但上限還是有的。
壽命 / 烙印 壽命超長,幾乎不用擔心烙印。 最大弱點。用久了會老化、可能烙印。 不太會烙印,但液晶本身會老化。
成本 天價。目前還在實驗室跟豪宅裡。 已經普及,但還是比液晶貴。 比傳統液晶貴,但比OLED便宜。
一句話總結 終極夢幻顯示器,但現在是夢。 目前的畫質冠軍,但有點嬌貴。 液晶的完全體,CP值不錯的升級。

為什麼最近這麼紅?Apple的傳聞是怎麼回事?

MicroLED這個技術其實存在很久了。 但最近會這麼受矚目,很大程度是因為Apple。之前一直有傳言說,Apple Watch Ultra的下一代要採用MicroLED螢幕。 這對整個業界來說是個超大的信號彈,因為Apple一旦決定用某個新技術,通常代表那個技術的量產和成本控制已經看到曙光了。

結果呢… 今年(2024)初,風向大轉變。市場消息指出Apple已經中止了這個計畫,甚至解散了相關的開發團隊。 主要原因據說是成本實在太高,而且做出來的附加價值,跟現在的OLED螢幕相比,還沒高到能讓消費者心甘情願多付那麼多錢。

這件事給整個產業潑了一盆冷水。連Apple這種砸大錢的巨頭都暫時縮手了,可見那個叫做「巨量轉移(Mass Transfer)」的製造技術有多難搞。 所謂巨量轉移,就是要把幾百萬、幾千萬顆比沙子還小的LED晶片,快速又精準地放到面板上,只要有一點點失誤,那個像素就毀了。 這良率跟成本,就是目前最大的魔王關卡。

「巨量轉移」技術的示意圖,要把微米等級的LED精準地放上去
「巨量轉移」技術的示意圖,要把微米等級的LED精準地放上去

那… 我們什麼時候才買得到?

嗯… 如果你口袋超深的話,現在其實就買得到。像是三星(Samsung)有出一系列的「The Wall」顯示器,就是用MicroLED做的,但那個尺寸和價格都是給企業展示或超級富豪用的。 一台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日圓。 LG也有類似的產品,同樣也是天價。

日本的廠商,像是夏普(Sharp)或Sony,也都在努力研發。夏普之前在技術日上展示過用在AR眼鏡上的超小型MicroLED面板原型,這可能是個很有潛力的方向。 Sony的「Crystal LED」則是在專業領域,比如虛擬攝影棚之類的,已經有很多應用了。

這點跟韓國三星、LG直接推超大型消費產品的策略有點不一樣。日本廠商可能更著重在特定應用或關鍵技術的突破上。例如,夏普很早就透過投資美國新創公司eLux來佈局MicroLED的專利和技術。 感覺上,大家都在等一個能大幅降低成本的製造技術出現。

所以,對我們一般消費者來說,比較實際的預測可能是:

  1. 小型穿戴裝置:像是智慧手錶、AR眼鏡,因為螢幕小,需要的LED數量相對少,可能是最先普及的領域。 但連Apple Watch都暫緩了,所以可能還要再等等。
  2. 高階車用顯示:車內螢幕對亮度、耐用性要求很高,這剛好是MicroLED的強項。
  3. 家用電視:這可能是最遠的目標了。分析師普遍認為,要看到價格合理的MicroLED電視,可能要等到2027年以後,甚至更久。 在那之前,有機EL和高階的Mini-LED液晶電視應該還是市場主流。
戶外AR眼鏡的螢幕,就很需要MicroLED這種高亮度的特性
戶外AR眼鏡的螢幕,就很需要MicroLED這種高亮度的特性

所以,現在該怎麼辦?

我的看法是,不用太焦慮,也不用為了等MicroLED而遲遲不換新設備。😅

MicroLED是未來,這點大概沒錯。但那個未來還有點遠。它就像是概念車,性能超強,外型超帥,但你不會因為看了概念車就不買現在市面上的車,對吧?

如果你現在要買高階電視或手機,有機EL(OLED)的畫質和成熟度都非常好,只要正常使用,注意一下避免長時間顯示靜態畫面,烙印問題也沒那麼可怕。 如果預算有限,或是對烙印有心理陰影,那高階的Mini-LED液晶電視也是個很棒的選擇,畫質比傳統液晶好上一大截。

總之,就把MicroLED當成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科技」吧。等它真的成熟、價格也親民了,我們再來享受它的美好也不遲。👍

話說回來,大家會為了「永不烙印」這個優點,多花很多錢買一台電視嗎?還是覺得現在的OLED就很夠用了?有點好奇大家的想法。🤔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Guest 2025-09-10 Reply
    最近、子供のゲーミングモニター買い替えで悩んでて。LEDの寿命とか性能、めっちゃ気になるんですよね。専門的な情報、助かります!子供の目の健康も考えないと。
  2. Guest 2025-09-05 Reply
    ディスプレイの未来、興味深いですね。テクノロジーの進化って本当に速くて、素人目線からは追いつくのが大変。特にARグラスとか車載ディスプレイの投資判断、結構悩ましいポイントだと思うんですけど、専門家の視点って面白そ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