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為網頁選擇目標關鍵字?SEO 關鍵字選擇步驟與實作要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最近 AI SEO 的東西出來,大家好像都有點慌,覺得規則是不是全都要改了。老實說,我邊看邊想,有些最根本的東西,不管 Google 怎麼變,AI 再怎麼進化, probably... 應該還是不會變。

就像「一個頁面,鎖定一個主要目標」這件事。這聽起來超基本,SEO 老手大概都聽到膩了,但對剛接觸的人來說,這觀念其實有點卡。甚至有些做 SEO 的人自己也會吵,想說「我的頁面明明可以排到幾百個相關字,幹嘛只選一個?」

嗯,這問題很好。答案跟 Google 這幾年一直在搞的「實體(Entities)」有很大關係。簡單講,我們優化的不是文字,而是「事物」。

TL;DR

一句話結論:不要再為了一堆長得像的「關鍵字」各做一個頁面了。把力氣集中,一個頁面,就專心講好「一個主題」。這樣反而更強。

為什麼「一頁一主題」這麼重要?因為 Google 看的是主題,不是字串

這得從「Things not strings」這個概念說起。這國外大神講到爛了,但真的很重要。

  • Strings (字串):就是使用者打在搜尋框裡的那串字,比如「台北 好吃 牛肉麵」。
  • Things (事物/實體):是那串字背後代表的「概念」,也就是「在台北尋找美味牛肉麵店」這個意圖。

一個頁面,自然可以對應到超級多種 strings,什麼「台北 牛肉麵 推薦」、「台北必吃牛肉麵」... 但這些字串,全都指向同一個 thing,就是那個想吃牛肉麵的「主題」。所以我們只需要為那個「主題」優化一個超屌的頁面就好。

概念視覺化:優化「主題」而非分散的「字串」
概念視覺化:優化「主題」而非分散的「字串」

這不是什麼新潮流,說真的,Google 從 2013 年的 Hummingbird 更新(蜂鳥演算法)開始,就往這個方向走了。它試圖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而不只是比對「字詞」。然後到了 2019 年的 BERT 模型,它理解上下文的能力又變得更強。所以,SEO 的思維早就該從「關鍵字」轉移到「主題」上了。

你專心把「台北牛肉麵推薦」這個主題的頁面做到最好,Google 自然會在你內容夠強的情況下,也讓你出現在「台北必吃牛肉麵」之類的搜尋結果裡。因為它知道,這是同一件事。

把自己當編輯,不是關鍵字農夫

當你被逼著為每個頁面只選一個「核心主題」時,你會被迫去思考:

  • 這個頁面的「主旨」到底是什麼?
  • 它跟我網站上其他頁面,有什麼不一樣?

這能有效避免你自己網站的內容「內鬥」,也就是所謂的「關鍵字互食(Cannibalization)」。你不會想看到自己有五個頁面,都在搶「慢跑鞋推薦」這個字吧?那 Google 也很困惑啊,它到底該把哪個頁面排在前面?結果就是大家一起往後掉。

與其寫五篇差不多內容的頁面,還不如把那五篇的精華,濃縮成一篇超強的「慢跑鞋終極選購指南」。這樣力量才集中。

怎麼做?挑選目標主題的思考流程

OK,理論講完,那實際上到底要怎麼挑?我自己的流程大概是這樣,順序很重要。

第一步:先用「人類的語言」,忘掉公司術語

這一步最常有人錯。在挑選核心主題時,要想像自己是個完全不認識你品牌的新客戶。他會怎麼搜尋?

比方說,你公司內部可能把某個產品叫「X-Hyper™ 智能潔淨系統」,但外面的人根本沒人知道這是啥。他們只會搜「掃地機器人推薦」或「吸塵拖地機」。所以,你的核心主題就該是「掃地機器人」,而不是你們家自創的品牌術語。

第二步:想一下這頁在你網站的「位置」和「目的」

每個頁面在網站裡都有它的角色,對應到不同的使用者旅程(Customer Journey)。

  • 高層級頁面 (High-funnel):像首頁、大的分類頁。主題可以比較廣泛,通常是 1-3 個字。例如,你的首頁目標可以是「運動鞋」。
  • 中層級頁面 (Mid-funnel):子分類頁或是一些指南文章。主題更具體一點,大概 3-6 個字。例如「籃球鞋」或「如何挑選籃球鞋」。
  • 底層頁面 (Low-funnel):產品頁、比較頁、價格頁。主題非常明確,通常是長尾關鍵字。例如「Nike Air Jordan 1 尺寸」或是「Nike vs Adidas 籃球鞋」。這些人通常離下單不遠了。

千萬別犯一個錯,就是拿「運動鞋」這種超大的字去優化你的特定產品頁。那是白費力氣,而且意圖完全不對。

一個簡單的決策流程,用來判斷主題是否可用
一個簡單的決策流程,用來判斷主題是否可用

第三步:檢查有沒有「自己人打自己人」

這超重要。在你決定一個新頁面的主題之前,用你想鎖定的那個詞,在 Google 搜「site:yourwebsite.com [你的目標主題]」。

如果跳出來的結果,你的網站已經有一篇文章排在很前面了(比如前五名),那你可能需要停下來想一下:我真的需要再做一個新頁面嗎?還是我應該去更新、強化那篇舊的?大部分時候,答案都是後者。

第四步:最後,才看搜尋量

我刻意把搜尋量放在最後。很多人一開始就栽在「哪個字搜尋量最大就做哪個」的迷思裡。但搜尋量真的...我自己是覺得有點像虛榮指標,而且工具估的數字也不一定準。

它的功能應該是「決勝局(tie-breaker)」。當你好不容易找到兩個主題,都符合前面的所有條件:都是用戶語言、都符合頁面定位、在站內也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時候,你再拿出搜尋量數據,選那個數字稍微高一點的,就 okay 了。

常見錯誤與修正

為了让大家更有感覺,我直接做個對照表。很多人就是卡在「錯誤思維」那邊出不來。

觀念 這樣想比較好 (Good) 千萬不要這樣 (Bad)
主題發想 一個頁面專心講「籃球鞋」這個大主題,內容涵蓋各種面向。 一篇寫「籃球鞋」、一篇寫「打球穿的鞋」、一篇又寫「灌籃鞋」...拜託不要,意思都一樣啊!
同義詞/變體 我的頁面是「球鞋」,但內容裡面可以自然提到 sneakers, tennis shoes, 跑鞋... 沒關係的。 「球鞋」做一頁,「sneakers」再做一頁... 這是最典型的重複內容。
搜尋量 vs. 相關性 這個「高筒避震籃球鞋推薦」雖然量小,但超精準,很符合我的產品頁。就做它! 「鞋子」這個字搜尋量破萬耶!我所有頁面都要搶這個字! (結果就是完全排不上)
在地化內容 雖然是連鎖店,但我每個「[城市名] 分店」頁面都要寫點不一樣的,像交通方式、附近景點... 做一百個城市頁面,內容都一樣,只用 find & replace 換掉城市名。這超像 Google 討厭的入口頁面 (doorway pages)。
國際權威 vs. 在地實踐 國外像 Moz 的教學寫得超棒,但那個 Perfectly Optimized Page 概念...老實說在中文語系,有時候使用者沒那麼囉嗦,標題寫清楚更重要。 Moz 說標題要放前面、H1 只能一個... 全都照抄,但沒想過中文語境跟搜尋習慣可能不一樣。

你看到了嗎?關鍵在於「意圖」。只要搜尋意圖是相同的,你就應該把力氣集中在同一個頁面。而不是像開分身一樣,搞出一堆長得很像、但都不強的頁面。

關鍵字互食就像兩艘船在同一個點下鉤,最後線都纏在一起
關鍵字互食就像兩艘船在同一個點下鉤,最後線都纏在一起

所以說,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AI 再厲害,它也是在學習、模仿、整理全世界的「主題」。你如果連自己想溝通的核心主題都搖擺不定、網站內部一團亂,那 AI 也幫不了你。把基本功做好,一個頁面,專心服務好一個獨特的使用者需求,這才是最穩的策略。

那你可能會問,選好主題之後,要怎麼把這個主題「寫」進頁面裡讓排名上來?嗯...這個就是 on-page SEO 的細節了,下次再聊。不過簡單講,就是很自然地把你的核心主題跟相關字詞,放在標題、內文、圖片敘述這些地方。不是塞滿滿,是「自然」地提到。


一個小問題讓大家思考一下:
你自己或公司的網站,有沒有哪兩個頁面的「核心主題」其實非常像,可能正在偷偷打架?可以留言分享一下,大家一起診斷看看。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10-22 Reply
    其實這種事我還真的遇過。前陣子有個客戶,他們就是很堅持每個產品的關鍵字都一定要獨立一頁,嗯,結果你猜怎樣?網站變超亂,頁面一堆,有的內容幾乎重複,流量開始下滑。說實話,看著後台數據整個卡死,自己流量被自己分掉還不自知 - 這種時候溝通真的蠻累。我印象超深,那次花了一大把時間慢慢解釋為什麼主題要集中一點,不然根本沒救。有沒有人也碰過這種奇葩狀況?
  2. profile
    Guest 2025-09-15 Reply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不過實務上真的那麼單純嗎?感覺有點太理想化了。SEO 這東西不是一直在變嗎?感覺你們說的有點太絕對,現實可能比想像複雜…
  3. profile
    Guest 2025-08-22 Reply
    嘿,這篇文章真的太精闢了!想請教一下,有沒有機會跟作者討論更多 SEO 實戰經驗?我最近在做部落格優化,卡在關鍵字策略這塊,超需要業界前輩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