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網域與 Web2 網域差異比較:去中心化域名的 5 大實際優勢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最近好像越來越常看到一些怪怪的網址...不是 .com 也不是 .tw,而是結尾長得像 .eth、.sol 或 .bnb 這些。一開始覺得,啊,這又是什麼幣圈的新花樣嗎?但看久了,發現事情好像沒那麼單純。

這東西叫 Web3 網域。嗯...它跟我們每天在用的 Google.com 那種 Web2 網域,骨子裡完全是兩回事。研究了一下,覺得蠻有趣的,就來整理一下我的思緒。

所以,這東西到底想幹嘛?

一句話結論,我自己是覺得:Web3 網域是想把你在網路世界裡的「所有權」跟「身份」還給你自己。

聽起來很玄嗎?對,一開始我也這麼覺得。我們習慣的網路,一切東西都是跟大公司「租」來的。你的 Gmail 帳號、你的 Facebook 個人檔案、你在遊戲裡練到封頂的角色...說穿了,你只有使用權。哪天 Google 或 Meta 不開心,規則一改,你的東西可能就沒了,或變了樣。

Web3 網域想挑戰的就是這件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嗯,我們後面再聊。

Web2 的中心化 vs Web3 的去中心化概念對比
Web2 的中心化 vs Web3 的去中心化概念對比

先搞懂我們現在用的 Web2 網域

這個很簡單。像是 `google.com` 或 `facebook.com`。你打這串字,瀏覽器就會透過一個叫 DNS(Domain Name System)的系統,把它翻譯成一串像 `172.217.160.142` 這樣的 IP 位址,然後帶你到那台伺服器上的網站。

所以,傳統網域基本上就是一個「地址牌」。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幫你找到網站、收發 Email。你跟 GoDaddy 或 Namecheap 這樣的公司註冊,每年付錢,他們就讓你「租」這個地址牌一年。很單純,但也僅此而已。

那 Web3 網域...是哪裡不一樣?

Web3 網域就複雜多了。它不只是一個地址牌,它本身就是一個「資產」。

技術上來說,一個 Web3 網域(例如 `vitalik.eth`)是一個 NFT(非同質化代幣)。你不是「租」它,而是「擁有」它。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存放在你自己的加密貨幣錢包裡。只要你保管好錢包的私鑰,沒有人能把它拿走或竄改。

我自己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可能會比較清楚:

比較項目 Web2 網域 (你我熟悉的 .com) Web3 網域 (.eth, .sol...)
所有權 比較像「租用」。每年要跟註冊商續約,不然就會被收回。 真的「擁有」。它是一個 NFT,存在你自己的錢包,只要你不賣掉或轉走,就是你的。
管理者 由 ICANN 和底下的註冊商(GoDaddy, Google Domains)這種中心化機構管理。 由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管理。相對去中心化,沒人能單方面關掉你的網域。
主要用途 指向網站伺服器的 IP 位址、設定 Email。 用途超多...可以當成一個統一的加密貨幣錢包收款地址、去中心化網站的門牌、還有數位身份的基礎。
付款方式 信用卡、PayPal... 就是法幣。 通常是用加密貨幣,像是 ETH 或 SOL 來支付。
目前狀況 整個網路的基礎建設,人人都在用。 還在早期階段。很酷,但大部分瀏覽器還不直接支援,使用場景也多半限於幣圈。

所以,擁有它有什麼實際好處?

說了這麼多,到底有什麼用?目前我看來比較成熟的應用,大概有三個。

好處一:讓加密貨幣轉帳變簡單,而且安全一點

這個最有感。如果你用過加密貨幣錢包,就知道那個地址長什麼樣子:`0xAbCd...1234`,一長串完全沒意義的亂碼。每次要收款或轉帳,都得複製貼上,然後再三檢查,很怕搞錯一個字,錢就永遠消失在宇宙中了。

我自己每次轉帳前,都還是會先打一筆超小額的測試金...說真的,很麻煩。

Web3 網域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把你好幾個不同鏈(像比特幣、以太坊、Solana)的錢包地址,全部「綁定」到一個好記的名字上,例如 `myname.eth`。以後別人要轉錢給你,不用再給他那串亂碼,只要給他 `myname.eth` 就好。那個系統會自動判斷要送到哪個正確的錢包地址。

這大大降低了手滑打錯字的風險。光是這點,對有在用加密貨幣的人來說,就超實用。

Web3 網域簡化加密貨幣收款流程
Web3 網域簡化加密貨幣收款流程

好處二:遊戲裡的「真.所有權」

這點也蠻有趣的。我們在線上遊戲裡打到的寶物、花錢買的造型,你真的「擁有」它們嗎?

其實並沒有。那些數據都存在遊戲公司的伺服器裡。如果遊戲公司倒了、或是決定關掉伺服器,你所有的「資產」就一夕蒸發。你只是個長期玩家,不是資產所有者。

Web3 遊戲的概念是,你獲得的道具、角色,都會變成一個個 NFT,存放在你自己的錢包裡。這把劍、這件盔甲,是真的屬於你的。就算遊戲本身不在了,那個 NFT 還是在你手上,你可以在 OpenSea 這種二級市場上賣掉它,或是...說不定未來有別的遊戲支援匯入這個道具?這想像空間就大了。

而你的 Web3 網域,就可以當成你在這個遊戲元宇宙裡的統一身份,用來登入、展示你擁有的資產。

好處三:一個更保護隱私的未來數位身份

這部分就比較前瞻,但也可能最重要。Web3 網域可以搭配一種叫「零知識證明 (Zero-Knowledge Proofs, ZKP)」的技術,來當作你的數位身份。

聽起來很技術,但舉個例子你就懂了。假設今天你要去酒吧,保全要確認你滿 18 歲。現在的做法是你拿出身份證,上面有你的姓名、生日、地址... 一堆你根本不想給陌生人看的資訊。保全只是想確認「你是否已滿 18 歲」這個事實,但他卻看到了你所有的個資。

零知識證明就能做到:你可以向他「證明」你已滿 18 歲,但他完全不會知道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你叫什麼名字。

把這個概念延伸到網路上。未來你登入各種服務,可能不再需要註冊一堆帳號密碼,洩漏你的 Email 或手機。你只要用你的 Web3 身份去「授權」,對方系統只會知道「這是一個通過驗證的真實用戶」,但拿不到你的任何隱私數據。

這聽起來很棒,對吧?但這也讓我想到台灣推行很久的 [自然人憑證] 跟現在的 [行動自然人憑證]。它們也是想做到統一身份驗證,讓你報稅、辦理政府業務更方便。不過,它們是「中心化」的,所有資料最終都由政府保管。這跟 Web3 這種用戶自己掌握金鑰、去中心化的哲學,剛好是一個有趣的對比。我自己是覺得,政府服務用中心化的系統可能更有效率跟課責,但在商業世界或社群互動上,Web3 的隱私保護模型就很有吸引力。

遊戲道具的所有權對比:Web2 的租用 vs Web3 的真正擁有
遊戲道具的所有權對比:Web2 的租用 vs Web3 的真正擁有

所以,我現在該去搶註一個嗎?

聊了這麼多,回到最實際的問題。現在值得去弄一個嗎?

老實說,我自己是覺得...看人。就像 1996 年 Hotmail 剛出來,你去註冊一個 `yourname@hotmail.com` 一樣。你很早,可以選到喜歡的名字。但當時 Email 也還沒那麼普及。

如果你是以下幾種人,那我覺得可以考慮:

  • 加密貨幣重度使用者:光是為了收款方便跟安全,我覺得就值得了。
  • 創作者或開發者:想在 Web3 領域建立個人品牌或開發 DApp,有個專屬域名幾乎是標配。
  • 對新科技有高度好奇心的人:單純想體驗一下什麼是「擁有」數位資產的感覺,成本也不算太高,可以玩玩看。像是 [Ethereum Name Service] (ENS) 是最知名的,但也有像原文提到的 SPACE ID 這種提供多鏈服務的平台。

但如果你平常根本沒在碰加密貨幣,生活也跟區塊鏈沒什麼關係,那說真的,你現在註冊了,大概也就是放著長灰塵。因為目前絕大多數網站和服務都還不支援。你沒辦法用 `myname.eth` 去登入你的銀行帳戶或訂 Netflix。

它的潛力很大,但現階段,它還是一個相對小眾、屬於早期採用者的東西。我自己是抱持著一種...嗯...謹慎樂觀的態度在觀察啦。它描繪的那個「用戶取回主權」的網路未來很美好,但要走到那一步,還有非常非常多的基礎設施要蓋,還有最重要的——要讓普羅大眾覺得它夠簡單、夠有用才行。


那你呢?聊到現在,你覺得 Web3 網域目前對你最大的吸引力是?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9-29 Reply
    孩子最近迷上Web3遊戲,想請教大家關於數位身份和資產安全的建議。聽說這領域很複雜,但又覺得很酷,不知道該如何陪伴孩子安全探索這個新世界?誰有經驗可以分享嗎?
  2. profile
    Guest 2025-09-17 Reply
    學長好!我對Web3域名超感興趣,想請教研究方向。聽說可以整合跨鏈身份,感覺超酷的!有機會可以一起討論嗎?對這塊很想深入了解。
  3. profile
    Guest 2025-07-13 Reply
    聽起來很酷,不過我想知道這些Web3域名真的有那麼神奇嗎?誰能保證它不會像之前那些加密貨幣專案一樣,最後淪為炒作的泡沫?能不能分享更多實際應用案例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