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WS 如何用於 SEO?11 種實際應用場景與技術整合做法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今天要來聊聊 AWS。嗯,我知道,一聽到 AWS (Amazon Web Services),很多做行銷或 SEO 的朋友可能就眉頭一皺,覺得「啊,那是工程師的東西,太難了」。老實說,我以前也這麼覺得。我常常看到很多技術型 SEO 的高手,會自己寫爬蟲啊、做實體配對、主題分群什麼的,但真的很少看到有人分享他們是怎麼用 AWS 來搞這些事的。

我自己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玩到 AWS 很多服務,就發現...欸,不對啊,這裡面很多工具對我們 SEO 來說根本是寶藏,只是被它那個充滿技術味的名稱給耽誤了。說真的,很多時候,只要用對工具,你甚至可以省下一大筆買第三方軟體的錢。所以,我想用一個比較...嗯,說人話的方式,分享一下我們做 SEO 的,到底可以怎麼「利用」AWS 這頭巨獸。當然啦,我也還在學,這裡只是拋磚引玉,分享一些我覺得超實用的點。

一句話結論

簡單講,把 AWS 當成一個超強大的工具箱,裡面有很多現成的工具可以幫你自動化監控網站、提升速度、甚至玩點 AI 應用,讓你不用再凡事都拜託工程師,或是花大錢買一堆外部服務。

網站一改版就出包?交給 Lambda 這個超盡責的臨時工

好,第一個要說的,絕對是 AWS Lambda。這東西,我自己是覺得,根本是為了防止網站改版悲劇而生的。

你有沒有遇過那種...很扯的狀況?比如說,工程師只是改了個小地方,結果全站的 canonical 標籤突然全部指向首頁?或是更慘的,多語系網站的標題,一夕之間全部變回英文版?我跟你說,這些我都遇過。這種鳥事通常不會寫在工程師的測試腳本裡,所以每次都等到流量掉了、排名消失了才發現,那時候真的...欲哭無淚。

Lambda 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只在需要時才出現」的超迷你機器人或臨時工。你可以寫一個很簡單的 Python 腳本,告訴它:「欸,你每天半夜三點,去幫我檢查一下我們最重要的那幾百個頁面,title、H1、canonical 是不是都還在,而且內容是我要的那個樣子。」

如果檢查發現不對勁,比如說 title 少了個字,或是 canonical 又亂指,它就會立刻觸發警報,用 Email (透過 Amazon SNS) 通知你。整個過程全自動,你早上進公司,就能看到報告,而不是等著看 Google Search Console 的紅色警戒。

這跟用 Screaming Frog 排程去爬,或是用 ContentKing 這類服務有什麼不一樣?最大的差別是「精準」。我以前用過那些工具,但它們太敏感了,有時候只是網頁上換了一張圖、改了個價格,它就叫個不停,搞到後來你根本就麻痺了,狼來了都不知道。但用 Lambda 跑自己寫的腳本,你可以百分之百定義「什麼才算是災難」,只有你最在乎的東西被動到,它才會叫。零誤報,這點真的很重要。

用 Lambda 建立自動化監控流程的感覺
用 Lambda 建立自動化監控流程的感覺

採購/預算思路:Lambda vs. EC2 到底怎麼選?

說到這個,一定會有人問,啊我用 Amazon EC2 開一台虛擬主機,讓它 24 小時跑爬蟲不行嗎?當然可以,但這就像你只是要去巷口買個醬油,卻開了一台大卡車出門。

EC2 是一台「永遠開著」的伺服器,不管你有沒有在用它,它都在那邊燒錢。Lambda 則是「serverless」無伺服器架構,你不用管主機,它只有在被觸發執行任務的那幾秒鐘或幾分鐘內才計費,任務一結束,它就消失了,完全不佔資源。對於「監控」這種偶發性、短時間的任務來說,用 Lambda 的成本可能只有 EC2 的零頭。

為了讓你更好懂,我弄了個簡單的比較表:

比較項目 AWS Lambda Amazon EC2
比喻來說 像叫 Uber 或計程車,有需要才叫車,按里程計費。 像自己買一台車或租一整天,不管開不開,保險、停車費、折舊都在算。
計費方式 執行次數 + 執行時間(精確到毫秒)。沒跑就幾乎不花錢。 開機時間(通常以小時或秒計)。關機才不計費。
適合的 SEO 任務 定時檢查 on-page 元素、監控 robots.txt 變動、小規模爬取、API 串接... 這種跑一下就結束的。 需要長時間運算的工作,例如用 Screaming Frog 爬幾十萬頁的大型網站、跑複雜的數據分析模型。
管理難度 比較低。你只要專心寫好你的程式碼(那個腳本),不用管主機、作業系統、更新。 比較高。你要自己選機型、裝軟體、做系統更新、管安全設定,就像在養一台真的電腦。
一句話建議 想做自動化監控或觸發式任務,選這個,便宜又大碗。 有需要長時間掛著跑的重度運算需求,才考慮這個。

網站速度優化?CloudFront 這個加速器不能不用

再來,講到 SEO,就不能不提網站速度,尤其是 Core Web Vitals。這部分,Amazon CloudFront 就是你的神兵利器。

CloudFront 簡單講就是 CDN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內容傳遞網路)。這是什麼概念呢?假設你的網站主機放在美國維吉尼亞,但你的使用者大部分在台灣。那每次台灣的使用者打開你的網站,瀏覽器就要飄洋過海去跟美國的主機要資料,一來一回,光是物理距離就夠慢的了。

CDN 就是在全球各地,比如日本、新加坡、歐洲...建立很多「快取節點」(cache server)。當台灣使用者第一次來你網站後,CloudFront 就會把你的網站內容,比如圖片、CSS、JS 檔案,複製一份存放在離台灣最近的日本或新加坡節點。下次再有台灣使用者來,瀏覽器就不用跑去美國了,直接從日本拿資料就好,速度當然快上好幾倍。這對 LCP (最大內容繪製) 的改善是立即性的。

CDN 加速前後的網站載入速度差異
CDN 加速前後的網站載入速度差異

說到這個,我就要岔開提一下。很多公司在用 AWS 時,為了方便或省事,註冊時區域 (Region) 就隨便選,常常選到預設的美國東岸。但如果你是做台灣或亞洲市場的生意,拜託,至少把你的主要服務部署在東京 (ap-northeast-1) 或新加坡 (ap-southeast-1) 這種離你用戶近的區域。這點在 AWS 官方的全球基礎設施說明頁上都寫得很清楚。CDN 是加速「內容分發」,但如果你的主機本身就離很遠,那個「第一口氣」(TTFB, Time to First Byte) 就會慢掉,後面再怎麼加速效果都有限。主機區域選對,再配上 CloudFront,才是完整的速度優化。

CloudFront 還有很多進階玩法,比如它可以偵測使用者的裝置(手機還是電腦)、地理位置(國家、城市),然後傳送不同的內容給他。這比用 cookie 或 IP 判斷來做動態內容要可靠得多。

S3:不只是雲端硬碟,更是 SEO 的瑞士刀

很多人以為 Amazon S3 就只是個存檔案的雲端硬碟,像 Google Drive 或 Dropbox。對,也不對。對 SEO 來說,它遠不止如此。

我自己覺得 S3 有幾個超實用的地方:

  • 存放 sitemap.xml 跟 robots.txt:這兩個檔案雖然小,但很重要。把它們放在 S3 上,你可以拿到一個公開的 URL,直接填到 GSC 後台。好處是?以後你要修改 robots.txt,不用再拜託工程師重新部署上線,你自己登入 AWS 控制台,把新檔案覆蓋上去,秒速搞定。自主權超高。
  • 當圖床:網站上大量的圖片其實很吃主機流量和空間。把所有圖片都上傳到 S3,然後在網頁裡用 S3 的 URL 來讀取,可以大幅降低你主伺服器的負擔。而且 S3 的費用...說真的,便宜到你會笑。再搭配上面說的 CloudFront,圖片載入速度也是飛快。
  • 存放靜態檔案:有時候你可能只是想做一個簡單的 HTML 活動頁,只有幾張圖跟文字,根本不需要動到複雜的後端資料庫。你可以直接把整個 HTML 檔案丟到 S3 上,設定成公開讀取,它就變成一個可以瀏覽的網頁了。超級省事。

想玩 AI?從 SageMaker 到 Bedrock 這些是進階武器

好,接下來這幾個就比較...嗯,比較潮一點,也比較進階。說真的,這些工具如果能用好,絕對可以把你的 SEO 工作帶到另一個層次,但學習曲線也比較陡峭。

  • Amazon SageMaker:這東西主要是用來「訓練機器學習模型」的。舉個 SEO 的例子,假設你從 Google Search Console 下載了幾十萬筆關鍵字,你想把它們分類成「品牌字」、「產品字」、「資訊字」、「導航字」...靠人工一個個標籤,可能會標到天荒地老。你可以先手動標個幾百、幾千個當作「範本」,然後把這些範本丟給 SageMaker,讓它去「學習」你的分類邏輯。學會之後,再把剩下幾十萬筆丟給它,它就能在幾分鐘內幫你全部分類好。超猛。
  • Amazon Comprehend:這是做「自然語言處理」(NLP) 的服務。你可以丟一篇文章給它,它會幫你抓出裡面的「實體」(Entities),比如人名、地名、品牌、產品。然後它還會告訴你這篇文章跟每個實體之間的「顯著性分數」(salience score)。這有什麼用?有時候你寫了一篇關於「蘋果」的文章,但一直排不上去,用 Comprehend 一分析才發現,你文章裡提到太多「富士」、「甜度」、「果園」等字眼,導致 Google 可能認為你的內容其實更偏向在講「富士蘋果」這個更精確的實體,而不是在講「蘋果」這個水果大類。這可以幫你檢查內容有沒有失焦。
  • Amazon Bedrock / Q / PartyRock:這三個就是現在最紅的生成式 AI 相關服務了。Bedrock 讓你可以串接很多家的大型語言模型(LLM)來建立自己的 AI 應用;Amazon Q 則比較偏向企業內部使用的 AI 助理;PartyRock 則是一個免費、好玩的平台,讓你不用寫程式碼,用拖拉的方式就能做出自己的 GenAI App。對 SEO 來說,你可以用這些工具來做什麼?嗯...比如說,建立一個「標題生成器」,你給它產品名和幾個關鍵字,它就幫你生成 10 個不同風格的 SEO 標題。或是做一個「內容大綱產生器」,都很有想像空間。
用機器學習自動分類關鍵字的概念
用機器學習自動分類關鍵字的概念

老實說,AWS 的服務真的多到爆炸,什麼 Lightsail 可以用來架站、CloudWatch 可以做監控儀表板...等等。但今天講的這幾個,Lambda、CloudFront、S3,還有那些 AI 工具,是我自己覺得跟 SEO 最直接相關,而且導入後效果最明顯的。

重點真的不是要你變成一個多厲害的雲端架構師。而是讓你知道,原來有這些武器可以用。下次你再遇到網站出包、速度太慢,或是需要處理大量重複性工作時,你的腦中除了「找工程師」或「買軟體」之外,還可以多一個選項:「欸...我們是不是可以試試看用 AWS 的某個服務來解決這個問題?」

光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在團隊裡的價值,就完全不一樣了。

換你聊聊

除了上面提到的這些,你們公司或你自己,還用過 AWS 的什麼服務來幫助 SEO 工作嗎?或者,有沒有在導入哪個服務時卡關、覺得超難用的經驗?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吧,搞不好大家可以一起找答案!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8-22 Reply
    Hey folks! 這篇看起來超級硬核,AWS和SEO的交叉點真的太酷了。有沒有國際朋友也在玩這種跨界技術?感覺像是在打造未來的數位生態系統,真的很想聽聽大家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