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幫爬蟲畫重點,讓它秒懂你的網頁
OK,今天來聊聊結構化數據。簡單講,就是幫搜尋引擎的爬蟲「畫重點」。 你看,爬蟲看網頁,看到的是一堆密密麻麻的程式碼。 它不知道「NT$ 500」是價格,還是某個地址的門牌號碼。結構化數據,就是用一種共通的語言(通常是 Schema.org 的詞彙庫),跟爬蟲說:「嘿,這串數字是『價格』,那串文字是『作者名』」。 這樣 Google 就能更精準地理解你網頁上的內容,而不是自己瞎猜。
這樣做的好處?最直接的就是,你的網頁在搜尋結果頁(SERP)上,可能會有更酷的樣子,也就是所謂的「複合式搜尋結果」或叫「豐富網頁摘要 (Rich Snippets)」。 像是食譜出現烹飪時間、產品有星星評分和價格,這些都能讓你的網頁在茫茫搜尋結果中脫穎而出,進而提升點擊率。 雖然這不會直接拉升你的排名,但點擊率變高,間接還是會對 SEO 有正面影響。
為什麼爬蟲需要你「餵」它結構化數據?
嗯,這個問題很好。你可以想像 Google 爬蟲是個很認真但有點笨的圖書館管理員。它會把所有的書(網頁)都掃描一遍,但如果書上沒有分類標籤,它就很難知道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它能看到文字,但不懂語意。
結構化數據,就等於是我們幫網頁貼上的標準化標籤。 我們用一種全球通用的格式(由 Schema.org 這個組織定義,這是 Google、Bing 他們一起搞出來的),清楚標示出頁面上的各種「實體」(Entity)。 例如,這是一篇「Article」、作者是「Person」、發布於「datePublished」。
有了這些標籤,爬蟲就不再是單純地索引文字,而是在建立一個「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 的關係。它知道「某篇文章」是由「某個作者」寫的,這個作者又屬於「某個組織」。這種理解層次,比單純的關鍵字匹配要深得多。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你搜尋問題,Google 能直接給你答案,而不是只給你一堆連結。
  怎麼做?JSON-LD 是目前的主流選擇
好,理論講完,來看實作。要把這些標籤加到網頁上,主要有三種格式:JSON-LD、Microdata 跟 RDFa。 過去很多人會用 Microdata,直接把標籤嵌在 HTML 元素裡。但現在,Google 官方文件和大多數專家都推薦使用 JSON-LD。
為什麼?因為 JSON-LD 是一段獨立的 JavaScript 腳本,可以放在頁面的 `
` 或 `` 裡,它跟你的網頁主要內容是分開的。 這代表行銷人員或 SEO 人員要修改或新增標記時,比較不容易動到原本的 HTML 結構,搞壞頁面。對工程師來說,也更容易管理和維護。| 格式 | 優點 | 缺點 | 我自己的看法 | 
|---|---|---|---|
| JSON-LD | 跟 HTML 分離,管理方便。Google 推薦。 | 需要寫成一段獨立腳本,對完全不懂程式的人可能還是有點門檻。 | 就是它了,別想太多。現在用 WordPress 很多 SEO 外掛像 Rank Math 都能自動產生,其實也沒那麼難。 | 
| Microdata | 直接嵌在 HTML 裡,直觀。 | 跟內容混在一起,維護超麻煩,一不小心就改錯。 | 老方法了,除非是維護舊網站,不然新專案真的不建議碰。 | 
| RDFa | 語意更豐富,功能更強大。 | 語法複雜,學習曲線高,現在很少人用。 | 學術派在用的感覺,對一般商業網站來說,有點殺雞用牛刀,而且支援度也沒 JSON-LD 好。 | 
常見的 Schema 類型有哪些?從哪裡開始?
Schema.org 上定義的類型超級多,可能有幾百種。 但我們不需要全部都做。剛開始,從對你業務最核心的內容著手就好。以下是一些常見且效益高的類型:
- Article: 部落格文章、新聞頁面必備。可以標記作者、發布日期、修改日期等,這對建立 E-E-A-T (經驗、專業、權威、信任) 的信號很有幫助。
 - Product: 電商網站的核心。標記價格、庫存狀態、品牌、評論和評分,這些都很容易出現在搜尋結果上。
 - FAQPage: 常見問題頁面。做好了,搜尋結果頁上就有機會出現可收合的問答列表,非常搶眼。
 - BreadcrumbList: 網站的麵包屑導覽。這能幫助 Google 理解你的網站層級結構,並在搜尋結果中顯示出來。
 - LocalBusiness: 如果你有實體店面,這個超重要。地址、電話、營業時間都可以標記,有助於在地搜尋 (Local SEO)。
 
對了,一個要注意的點。Google 的官方文件跟 Schema.org 網站上的標準有時候會有點不同步,甚至 Google 會淘汰掉一些舊的類型,像是 Event 的複合式搜尋結果就在 2023 年被移除了。 所以,最保險的做法是直接參考 Google Search Central 的官方文件,而不是只看 Schema.org。
  常見錯誤與修正:別亂標,會被當垃圾內容
設定結構化資料時,千萬要小心,不要為了顯示豐富摘要就亂做。最常見的錯誤有幾個:
- 標記看不見的內容: 你的 JSON-LD 裡標記了評論分數是 4.8 顆星,但頁面上根本沒有顯示任何評論。這種欺騙行為被抓到,Google 可能會直接給你手動處罰。 內容必須是使用者在頁面上能看到的。
 - 標錯類型: 你明明是服務介紹頁,卻硬要套用「Product」的 Schema,只為了顯示價格。這也是不對的。要根據頁面的實際內容選擇最適合的類型。
 - 不完整的必要欄位: 某些類型有「必要」欄位,例如產品通常需要 `name` 和 `price` 或 `review`。如果少了,測試工具就會報錯,Google 也不會採用。
 
要怎麼檢查自己有沒有做對?很簡單,直接用 Google 的「複合式搜尋結果測試」工具。 把你的網址或程式碼貼進去,它會告訴你有哪些錯誤或警告。記住一個原則:目標是「零錯誤」,但「警告」不一定要全部清掉,有些只是建議項目。
  未來趨勢:結構化數據與生成式 AI
最後,講點未來的東西。現在大家都在玩 ChatGPT、Gemini 這些生成式 AI。 搜尋習慣正在改變,大家從「查資料」變成「問 AI」。 那 AI 的答案從哪裡來?除了它自己的訓練資料庫,很多時候它會即時去網路上抓資料。
這時候,結構化數據就變得更重要了。一個內容清晰、有結構化標記的網頁,對 AI 來說就像是一份整理好的報告。它能非常快速、準確地提取需要的資訊,例如產品規格、步驟教學、或是數據統計。 所以,現在做好結構化數據,不只是為了傳統的 Google 搜尋,更是為了讓你的內容能被未來的 AI 搜尋引擎選中、引用,成為 AI 答案的一部分。這就是現在很多人在談的 GEO (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
總之,別再把結構化數據只當成一個可有可無的 SEO 加分項了。它其實是你跟所有機器(不管是爬蟲還是 AI)溝通的基礎建設。把這件事做好,才能確保你的內容在下一個世代的網路世界裡,還能被輕易地「理解」和「看見」。
換你聊聊:
你自己的網站上,第一個會想先標記哪種 Schema?是產品、文章,還是公司資訊?在下面留言聊聊你的想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