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今天要來聊聊 Schema 標記。很多人都在講,說這個對 SEO 很重要。但...說真的,我看到很多網站做得...嗯,有點亂。大家好像都只專注在「要用哪個工具」,或是「程式碼要貼在哪裡」。
但我覺得,更根本的問題是...你到底「為什麼」要用,還有,你網站的狀況,適合用「哪種方法」來做。工具只是其次。所以...今天我們不聊一堆工具的比較,而是...退一步,先想想方法論。
先說結論:重點是「方法」,不是「工具」
我的看法很簡單:你用手刻 JSON-LD、用產生器、還是用 WordPress 外掛,這三條路,會把你帶到完全不一樣的地方。選錯了路,後面會很辛苦。所以,先搞懂這幾種方法的差別,比急著找「最好用的工具」...重要得多。
為什麼我們需要關心 Schema?看看搜尋結果就知道
嗯...講一堆理論可能很無聊。我們直接看 Google 搜尋結果頁 [SERP] 就好。你有沒有註意到,有些搜尋結果長得特別不一樣? 可能會有星星評分、有價格、有可以直接點開的問答 [FAQ]。 那些,就是所謂的「複合式搜尋結果」[Rich Results]。
這些特殊版位,就是 Google 讀懂你網頁裡的 Schema 標記之後,給你的「獎勵」。 這不一定會直接讓你的排名往上衝,但它會讓你的網站在一整排藍色連結裡,變得特別顯眼。點擊率自然就可能提高。 這就是我們做這件事,最直接的理由。
怎麼做?三種實作方法的思考路徑
好,那到底要怎麼做?...我想把它分成三種「方法」,而不是介紹一堆工具清單。你聽完,大概就知道你的網站適合哪一種。
方法一:手動撰寫 [JSON-LD]
這個...嗯,就是最硬核的方式。適合懂一點程式,或是有工程師可以幫忙的團隊。JSON-LD 是 Google 現在最推薦的格式。 因為它可以獨立放在網頁的 `
` 區塊,跟原本的網頁內容分開,管理起來最乾淨。它的好處是...彈性最大。你可以 100% 控制所有細節,要寫多複雜的巢狀結構,或是要跟著你網站的動態內容去變,都沒問題。缺點就是...門檻最高,而且很花時間。一個一個頁面寫,真的很累。
如果你是對 Schema 結構很熟的開發者,或是你的網站架構比較特殊,外掛或產生器都滿足不了你,那...這條路就是你的答案。
方法二:使用線上產生器
第二種,算是半自動。網路上有很多 Schema Markup Generator,像 Merkle 的就不錯。 你在介面上填表格,比如文章標題、作者、發布日期...然後它就自動幫你產生一大串 JSON-LD 程式碼。 你再把這段程式碼複製,貼到你網頁的 HTML 裡。
這方法適合...嗯,只有幾個重要頁面需要標記的網站。比如說,你的官網只有「首頁」、「關於我們」、「聯絡我們」這幾頁是固定的。用產生器做一做,貼上去,一次搞定。但如果你的網站是部落格,有幾百篇文章...那這個方法會讓你貼到手軟。
方法三:透過 CMS 外掛或內建功能
這是最多人用的方法,也最簡單。如果你的網站是用 WordPress 架的,那市集上有很多 SEO 外掛,像是 Rank Math 或 Yoast SEO,都內建了 Schema 功能。 你只要在後台打勾、填寫一些基本資料,它就會自動幫你網站上「所有」符合條件的頁面,加上對應的 Schema 標記。
比如你設定好「文章」的 Schema,那你每一篇新發的部落格文章,都會自動套上 `Article` 標記。你有幾千個產品,它也能幫你全部套上 `Product` 標記。 好處是規模化、自動化,非常省事。缺點就是...彈性比較差。外掛給什麼功能,你才能用什麼。如果想做一些比較客製化的標記,可能就做不到。
那到底該怎麼選?
嗯...說了這麼多,我們來整理一下。這不像選餐廳,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
| 實作方法 | 適合誰 | 優點 | 缺點 |
|---|---|---|---|
| 手動撰寫 [JSON-LD] | 開發者、技術型 SEO 專家、有特殊需求的網站。 | 彈性 100%,可以做到最精細、最複雜的標記。 | ...很花時間,門檻高,容易出錯。 |
| 線上產生器 | 個人網站、頁面數量少的小型企業官網。 | 不用寫程式,操作簡單,適合一次性任務。 | 只適合少量頁面,不然複製貼上會是惡夢。 |
| CMS 外掛 | WordPress、Shopify 等平台的使用者,特別是內容或商品數量多的網站。 | 自動化、規模化,一勞永逸,設定很簡單。 | 彈性低,被外掛功能限制住,有時會產生不必要的標記。 |
老實說,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落在方法二或方法三。我自己是覺得,如果你的網站是用 WordPress,那就先從外掛開始吧,CP 值最高。 等到你真的覺得外掛不夠用了,再來研究手動寫,或是找工程師幫忙。
設定完就沒事了?別忘了「驗證」
很多人做完上面其中一個步驟,就...結束了。但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驗證」。你怎麼知道你寫的、或外掛產生的東西,Google 真的看得懂?
Google 自己有出工具。以前叫「結構化資料測試工具」,現在分家了。一個是 Google 自己的「複合式搜尋結果測試」工具,它會告訴你你的頁面「有沒有資格」出現特殊的搜尋結果。 另一個是 Schema.org 官方的「Schema Markup Validator」,它會幫你檢查你的語法本身有沒有寫錯。 兩個都用一下,比較保險。
把你的網址或程式碼貼進去,如果看到一堆紅色錯誤,就...代表要回來修改了。 看到綠色勾勾,才代表 Google 真的看懂了你給它的「名片」。
一些常見的錯誤...嗯,或者說誤解
最後,我想提幾個我看過很多人會犯的錯。
- 為了標記而標記: 不要亂加。你的頁面是文章,就用 `Article` 標記。不要因為聽說 `Recipe`(食譜)的版面很漂亮,就在你的科技開箱文裡面硬加食譜標記。 內容跟標記對不上,Google 可能會覺得你在作弊。
- 看不見的內容: 你標記的內容,最好是使用者在頁面上也看得到的。不要在 Schema 裡藏了一堆關鍵字或資訊,但頁面上根本沒顯示。這也是 Google 不喜歡的作法。
- 只標記首頁:很多人只幫網站首頁做了 `Organization`(組織)標記,然後就停了。但真正有價值的是你每一篇內容頁、產品頁的標記啊。
這件事...說真的,有點像是在幫網站整理房間。整理好了,客人(Google)來的時候,才能一目了然,知道哪個東西在哪裡。雖然麻煩,但長期來看,是值得的。
對了,說到這個,其實國外像 Neil Patel 這些大的行銷專家,現在越來越強調 Schema 的「精細度」[granularity]。 他們的觀點是,不要只用一個全站通用的標記,而是要針對每一個重要的轉換頁面,去設定非常具體的標記,比如 `Product`、`Service`、`FAQ` 等。這跟台灣一些教學文章比較偏向「有就好」的看法,有點不一樣。這主要是因為國外的搜尋引擎演算法,特別是 AI 化的趨勢,更需要這種精準的機器可讀資料來生成豐富的廣告或答案。 所以,如果你目標是國際市場,這點...嗯,可能要多注意一下。
好啦,今天大概就...先聊到這邊。總之,先想清楚你的網站規模跟技術能力,選擇適合的「方法」,然後...記得要去驗證。這樣,應該就能避開大部分的坑了。
你目前是用哪種方法在做 Schema 標記呢?還是正準備要開始?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你的狀況吧,我們可以一起討論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