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聊一個... 我自己是覺得,蠻扯的話題。就是現在你根本不用寫任何一行程式碼,真的,一行都不用,就可以用 AI 做出一個能賺錢的 App。聽起來很像詐騙對不對?我一開始也這麼覺得。
以前我們想做個 App,流程大概是:找個團隊、燒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台幣、花好幾個月開發... 現在呢?可能一個週末,一個人,加上一杯咖啡,就搞定了。這件事最瘋狂的地方在於,它已經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了。今天就來完整拆解一下,這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重點一句話
簡單講,現在你不用學寫程式,而是要學會怎麼跟 AI「溝通」,用下指令(prompt)的方式,讓 AI 幫你把整個 App「打造」出來,包含除錯跟上架收錢。
怎麼做?一步一步來拆解這個魔法
好,我們直接來實作。假設我想做一個「鈔票辨識 App」,就是那種用手機鏡頭照一下紙鈔,就能告訴你這是哪一國的錢、匯率多少、還有什麼防偽特徵之類的。對常出國或是有在收藏的人來說,應該超實用。
整個過程大概是這樣,我會把這想像成在跟一個超級聰明的工程師溝通。
第一步:打地基,告訴 AI 你想要什麼
我不會跟它說「我要一個 App」,這太模糊了。你要把它當成一個... 嗯,一個很厲害但需要明確指令的助理。所以我會直接打開一個像 Replet 這類的 AI 開發工具,然後把我的需求清單貼給它:
嘿,幫我做一個現代、專業的鈔票辨識 App。
它需要有:
1. 一個乾淨、在手機和電腦上看起來都舒服的介紹頁面。
2. 要能用手機鏡頭掃描,辨識鈔票。
3. 辨識出來後,要顯示詳細資料:國家、面額、即時匯率、歷史匯率、防偽特徵,還有這張鈔票的歷史故事。
4. 內建一個全球貨幣的目錄可以查詢。
送出之後,AI 就會開始「思考」,它會回傳一個開發計畫,問你「我打算這樣這樣做,可以嗎?」通常我會直接按「批准」,讓它先跑再說。
喔對了,過程中它會跟你要一些 API 金鑰,像是 OpenAI 或 Gemini 的。這很正常,因為 AI 需要呼叫這些大腦來完成複雜的任務,比如圖像辨識。你就去對應的官網申請一下,把金鑰貼給它就行。這一步是免不了的,算是接上 AI 大腦的電線吧。
第二步:升級辨識核心,然後... 撞牆了
AI 很快就弄出一個基本版 App,有首頁、有掃描頁,看起來都有,但就是... 辨識率不太行。這很正常,就像你請一個實習生,他會先給你一個 60 分的版本。
這時候就要下第二個指令了。我會告訴它:「用 Gemini API 來做進階圖像掃描,辨識率要更高。」這等於是幫它換一個更強大的大腦。
接上 Gemini 的 API Key 之後,滿心期待地來上傳第一張鈔票樣本... 結果你猜怎樣?
欸,不動了。畫面一片空白,什麼都沒發生。
這就是我想說的重點。用 AI 開發不代表一路順風。它也會犯錯、會卡住。這時候,你不能生氣,你要繼續「溝通」。我接著跟它說:「掃描完之後,你要把鈔票的完整細節顯示出來,並且要能連結到全球貨幣目錄裡對應的資料。」
再試一次,還是失敗。但這次,它噴出了一串錯誤訊息。太好了!有錯誤訊息就是線索。我直接把整段錯誤訊息複製起來,丟回去給 AI,跟它說:「喏,你剛才弄壞了,這是錯誤碼,自己修好它。」
幾秒後,再上傳一次圖片... 成功了!它正確辨識出鈔票,所有資訊都出來了。再試一張 100 歐元的,也完美辨識。呼,這關總算過了。
第三步:挑戰即時相機掃描,然後... 又撞牆了
只靠上傳圖片太 low 了,真正的鈔票 App 應該要能打開相機即時掃描。於是我又下了新指令:「App 必須同時支援上傳圖片跟用手機相機即時掃描。」
回到 App 介面,多了一個「拍照」按鈕。按下去... 沒反應。
這就是開發的日常啊,真的。我耐著性子,換個方式跟它說,更具體一點:「使用者應該要能用他們裝置的相機直接掃描鈔票。」
AI 更新完後,再試一次... 還是沒用。好吧,看來模糊的指令行不通。這次我寫得超——級——詳細:
「拍照」按鈕沒用。
我希望它點下去後,可以打開相機,畫面中有個框框引導使用者對準鈔票。當鈔票在框內時,App 要能自動偵測並且辨識出來。請修好它。
結果... 依然故我。這時候,真的會有點火大。但這就是人跟 AI 協作的關鍵時刻。與其不斷重複我的「需求」,不如改變策略,直接點出「問題」。
我放棄了前面那些複雜的描述,只給了它一句話:
「那個『拍照』按鈕按了沒反應,修好它。」
有時候,最簡單直接的指令反而最有效。AI 跑了一下,回覆說:「好了,你再試試。」這次,點擊按鈕後,相機真的打開了!雖然跳出一個新的錯誤訊息,但這代表我們前進了一大步!至少相機被觸發了。
老方法,把新錯誤訊息再丟給 AI。幾秒後,它說:「相機初始化問題已解決,請再試一次。」
深吸一口氣,點下按鈕... 成了!相機啟動,即時影像出現,一切功能都正常了。你看,整個過程就像在馴服一頭很聰明但有點固執的野獸。
常見錯誤與修正
我把剛剛那個來回修正的過程整理一下,我自己是覺得,這比學程式還重要。這是一種新的「除錯」思維。
| 溝通策略 | 給 AI 的指令範例 | 可能得到的結果 |
|---|---|---|
| 模糊描述需求 (新手最常犯) | 嗯... 我想要一個拍照功能。 | AI 可能會給你一個按鈕,但按了沒反應,或根本不知道要觸發什麼。 |
| 詳細描述規格 (工程師思維) | 我需要一個按鈕,點擊後能觸發 `device.camera.start()`,並顯示即時預覽... | 有時候有用,但如果 AI 的內部實作跟你想的不一樣,它可能會搞混或直接忽略。 |
| 報告錯誤訊息 (偵探思維) | 你看,我點了之後,主控台跳出這個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ies of null`。 | 這招超有效!等於是直接給 AI 線索,讓它自己去查案。 |
| 直接點出問題 (主管思維) | 「拍照」按鈕壞了,修好它。 | 當你卡關很久,與其教它怎麼做,不如直接命令它解決問題。有時候 AI 會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 |
不只是辨識,還要讓 App 變好用
核心功能修好後,剩下的就是擴充了。這部分反而簡單,因為 AI 很擅長做加法。
加上金融工具
我跟它說:「加上金融工具,像是即時匯率換算、歷史匯率走勢圖,還有一個可以計算我手上所有外幣總值多少美金的功能。」
指令一下,App 馬上多了一個「金融工具」區塊,點進去,匯率換算、圖表、資產計算機,全部都有,而且都是活的,會去抓最新的市場資料。
加上給收藏家的內容
我又說:「再加一個『學習』區塊,裡面放一些貨幣歷史、收藏家指南、還有世界各國鈔票的冷知識。」
馬上,一個可搜尋的內容資料庫就出現了。App 從一個單純的工具,變成一個可以探索的資源。
最後,幫 App 化妝
功能都齊了,但介面還是有點陽春。這時候就要請 AI 當設計師了。
「把首頁改成現代簡約風,配色柔和一點,加上平滑的滾動動畫。標題要大大的寫著『用 AI 立刻辨識任何鈔票』,下面放一個『立即掃描』的按鈕。」
結果... 噹啷!整個 App 的質感瞬間提升,從一個工程師做的原型,變成一個可以上架的產品。而且手機版、電腦版都自動幫你對齊好了。
風險與應變:那... 錢呢?
說到錢,這也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用這些 AI 工具不是完全免費的。主要是 API 的呼叫費用。
以這個 App 來說,成本大概來自三個地方:
- AI 開發平台本身:像是 Replet,它們通常有免費方案跟付費方案。
- 模型 API 費用:你每次叫 OpenAI 或 Gemini 幫你辨識圖片或寫程式,都是要算錢的,雖然通常很便宜,大概幾分錢台幣一次。
- 金流串接費用:如果你要收錢,像串接 Stripe,每筆交易它會抽成。
不過反過來說,這也代表你可以真的用它來賺錢。原文的例子就是做了一個每月 5 美元的訂閱方案,提供無限次掃描、查看完整歷史資料等等。我跟 AI 說:「幫我加上 Stripe 付款功能,做一個月費 5 美元的 Pro 方案。」它就會引導你設定金鑰、處理付款流程。
說到這個,雖然原文的例子是用 Stripe,這在歐美很流行,但在台灣我們可能更習慣用「綠界科技」或「藍新金流」。這時候你給 AI 的指令可能就要調整一下,比如:「幫我串接綠界支付,產生一個新台幣 150 元的月費方案。」 AI 能不能處理得好,這就要看你用的那個 AI 開發工具有沒有支援在地的金流服務了。這點在開始動工前,最好先查一下。像日本可能就對應 PayPay,這都是在地化的考量。
所以,結論是?
搞了半天,我自己覺得,這整個過程與其說是「開發 App」,更像是在「管理一個專案」。你扮演的角色從一個寫程式的工程師,變成了一個不斷提出需求、檢驗成果、修正方向的產品經理(PM)。
你不需要知道程式碼怎麼寫,但你需要有非常清楚的邏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有耐心跟 AI 來回溝通、磨合。尤其是它犯錯的時候,那才是真正考驗功力的地方。
這不是什麼捷徑,說真的,它是一條全新的路。一條讓更多有創意但不會寫程式的人,也能把想法實現的路。我自己是覺得,這件事... 真的很酷。
換你試試看:
如果不用考慮技術問題,你可以用 AI 做出任何 App 來解決你生活中的一個小麻煩,你會想做什麼?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點子吧!說不定你的想法,下個週末就真的能被做出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