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靜電袋挑選重點?規格用途與 IC、PCB 的保護方式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聊聊抗靜電袋...這東西比想像的還複雜

嗯... 最近剛好有人在問抗靜電袋怎麼挑,想說來整理一下好了。這東西你看我買,好像就那幾種顏色,粉紅色、銀色... 但其實裡面的學問還蠻多的。用錯了,一片好幾千甚至上萬的板子或 IC 可能就這樣掰了,真的不是開玩笑。😥

靜電放電 (ESD) 就像一個隱形殺手,你看不到也摸不著,但幾十伏特的電壓就可能弄壞精密的電子零件。 所以,在製造、運送或儲存這些敏感零件時,用對的袋子就變得很重要。

一句話結論

簡單講,最重要的 IC、主機板、顯示卡,請務必用「銀灰色」的靜電屏蔽袋 (Static Shielding Bag)。 其他比較不敏感的東西,像螺絲、機殼零件,才用「粉紅色」的抗靜電袋 (Anti-static Bag)。搞混了,後果可能很嚴重。

小心翼翼地將 PCB 放入屏蔽袋中
小心翼翼地將 PCB 放入屏蔽袋中

不同袋子,差在哪?

我直接弄個表,大家看得比較清楚。市面上常見的大概就這幾種,顏色是個很重要的指標,但不是絕對,還是要看規格。

類型 外觀 / 顏色 主要用途 我自己的看法 🤔
抗靜電袋 (Anti-static) 最常見就粉紅色,有時也有藍色或透明的。 裝比較不敏感的東西,比如螺絲、塑膠外殼、說明書之類的。 它只能防止袋子「自己」摩擦生電,但沒辦法擋住外面的靜電攻擊。 千萬別拿來裝 CPU 或記憶體啊!
靜電屏蔽袋 (Static Shielding) 通常是銀灰色、半透明的,看起來最專業。 用來裝 CPU、IC、PCB、顯示卡、記憶體這些對靜電「極度敏感」的貴重零件。 這才是真正的主角。它有金屬層,像個「法拉第籠」一樣,可以把內外的靜電場隔開,提供最完整的保護。
導電袋 (Conductive) 通常是黑色的,不透明。 比較常用在工廠內部傳送,或是拿來裝工具,可以重複使用。 它的原理是快速把靜電導走。因為不透明,有時候不太方便,但保護性比粉紅色的好。

那...袋子會過期嗎?這點很少人提

對,這就是我想說的重點。很多人以為這種袋子可以一直用,尤其是一些 DIY 玩家,常常會重複使用主機板或顯卡附的那個銀色袋子。但...這些袋子的抗靜電能力是會衰退的。

抗靜電袋的保護效果,不管是靠表面塗層,還是混在材料裡的添加劑,都會因為時間、光照、濕度、甚至物理摩擦而慢慢失效。 一般來說,在正常的儲存環境下,一個抗靜電袋的「保質期」大概是 1 到 3 年。 過期的袋子,外面看起來可能好好的,但保護力可能已經大打折扣了。

所以,如果你手邊有一些放了好幾年的舊袋子,尤其是那種看起來就有點皺巴巴、甚至塗層有點剝落的,建議還是換新的比較保險。特別是要寄送貴重零件的時候,花點小錢買新袋子,總比賭上整個零件的錢好吧?

工作台上不同種類的抗靜電袋
工作台上不同種類的抗靜電袋

怎麼看規格?美國標準 vs. 在地廠商

如果真的要講究,就要看規格了。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標準是 ANSI/ESD S541,它對包裝材料的表面電阻有明確的定義。 簡單來說:

  • 靜電消散 (Static Dissipative): 表面電阻在 1x10⁴ 到 1x10¹¹ 歐姆之間。粉紅色的袋子就屬於這種。
  • 導電 (Conductive): 表面電阻小於 1x10⁴ 歐姆。黑色的導電袋就是。
  • 屏蔽 (Shielding): 除了符合消散或導電的要求,還要能通過特定的能量穿透測試,確保法拉第籠效應是有效的。

這跟我們在台灣一些在地廠商網站上看到的資訊是吻合的。例如,很多台灣廠商會直接標示防靜電值在 10 的 6 次方到 11 次方之間,這就對應到 ANSI 標準中的「靜電消散」等級。 他們也會提到產品符合 RoHS 指令,這主要是針對環保,限制鉛、鎘、汞等有害物質,這點在歐盟市場是強制要求。 所以你在台灣買到的袋子,理論上應該也符合這些國際規範,特別是要外銷的產品。

常見的誤解與修正

最後整理幾個大家常搞錯的觀念:

  • 誤解一:「粉紅色袋子可以保護所有東西。」
    不行...再說一次,它只防自己摩擦起電,不防外部攻擊。 只能在有完整靜電防護的工作區 (EPA) 內使用。
  • 誤解二:「只要是塑膠袋,多少都有點防靜電吧?」
    完全錯誤。一般的塑膠袋,像是超市那種,是靜電的超級發電機。在乾燥的天氣裡摩擦一下,電壓高到嚇死人,絕對是 IC 殺手。
  • 誤解三:「袋子可以一直重複用。」
    如前面說的,它會老化、會失效。 尤其是屏蔽袋,如果被刺穿或有明顯摺痕,金屬層可能就斷了,屏蔽效果也就沒了。
  • 誤解四:「把零件放進袋子就絕對安全了。」
    不一定。如果你自己身上帶著靜電,在把零件「放進去」的那個瞬間,傷害就已經造成了。所以正確的作法是,在接觸敏感零件前,先觸摸金屬物件 (例如電腦機殼的金屬部分) 來釋放自己身上的靜電,或者配戴靜電環。
靜電保護概念:被保護的晶片 vs. 受損的晶片
靜電保護概念:被保護的晶片 vs. 受損的晶片

所以,你用對了嗎?

嗯...大概就是這樣。希望這些整理對大家有點幫助。靜電防護是個大題目,從工作台、地板、靜電環到包裝,是一整套的系統。 袋子只是其中一環,但卻是最基本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環。

聊完這些,你現在回去看看自己手邊的袋子... 有沒有突然發現以前都用錯了? 😂 或是有什麼其他經驗想分享的,可以在下面留言聊聊。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