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行銷公司怎麼選?服務項目、收費方式與合作前必知的5個評估重點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嗯…今天要來聊聊怎麼選網路行銷公司

嗯…對,很多人問過我這個問題。老闆啊、自己做品牌的朋友啊…都會卡在這裡。因為市面上的公司真的太多了,每一家講的都好像很厲害,但你又不知道…嗯…到底是不是真的。

所以,我今天不是要推薦哪一家,而是想…嗯…整理一下,我自己在看、在評估一間行銷公司的時候,會注意哪些事情。你知道嗎,這其實跟你去市場買菜有點像,不是挑最便宜的,也不是挑看起來最漂亮的,而是要找到那個…呃…最「實在」的。

先說結論:找的不是廠商,是夥伴

我覺得最重要的…真的,就是這句話。如果你只是想找人幫你PO文、買廣告,那其實很多公司都能做。但如果你希望公司真的能成長,那你要找的是一個「夥伴」。一個會跟你吵架、會跟你討論、會關心你業績的夥伴。這很難,但這才是關鍵。

規劃初期,桌面總是亂中有序
規劃初期,桌面總是亂中有序

合作前,我會先看這五個重點

好,那…具體要怎麼看?我通常會從這五個地方切入。這不是什麼教科書理論,就是…嗯…我多年來自己踩過一些坑之後,整理出來的經驗。

第一點:他們自己的行銷做得怎樣?

這個最直接。你去找一個說很會做SEO的公司,結果他們自己的官網在Google上根本找不到…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不是說他們一定要排在第一名,但至少,他們的網站要看起來是專業的、內容是有料的、社群是有在經營的。 如果一個行銷公司連自己的門面都打理不好,你怎麼相信他能幫你打理?

這個觀點,我發現跟國外一些資深行銷人的看法蠻像的。像是HubSpot的專家就有提到,評估一家公司前,先去看看他們的作品集、社群媒體,甚至是YouTube頻道,看他們是否以自己的作品為傲。 他們怎麼呈現自己,就可能怎麼呈現你。

第二點:他們敢不敢給你看「不好看」的案例?

每一家公司都會給你看成功的案例。 點擊率暴增、粉絲數翻倍…等等。但說真的,那些漂亮的數字,有時候…參考價值沒那麼大。我想知道的是,有沒有失敗或是不如預期的案例?他們怎麼分析原因?後來怎麼調整?

敢跟你聊失敗經驗的,通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騙子,另一種是真的有實力。分辨的方法是,聽他怎麼「歸因」。如果他把失敗都推給客戶、推給市場,那就要小心。如果他能清楚說出「我們當初的假設是A,但市場反應是B,所以我們學到…」,那這種公司,才真的有料。

第三點:跟你對談的人是誰?

這點超重要。很多時候,一開始跟你談笑風生的,是業務開發(BD)。他很懂銷售、很會做簡報,讓你覺得…哇,就是他們了。結果簽約之後,執行專案的,是另一個你從沒見過的人,可能還是個剛畢業的新手。

所以,我一定會問:「如果我們合作,主要的溝-…呃…溝通窗口,和實際操作的人,是誰?能不能在簽約前,跟執行團隊聊一下?」 我想確保,那個懂我需求的人,也是未來要幫我做事的人。人對了,事情才會對。

找到能一起討論的合作夥伴,比什麼都重要
找到能一起討論的合作夥伴,比什麼都重要

第四點:他們怎麼定義「成效」?

這又是一個大哉問。你問他,「你能保證成效嗎?」大部分正規的公司都不會跟你打包票。但你可以問,「你們怎麼衡量成效?用什麼指標?」

有些公司會給你一份幾十頁的報告,上面全是你看都看不懂的數據。這其實沒什麼用。好的公司會跟你一起定義,什麼才是對你「生意」有幫助的指標。 是網站來的訂單?是有效客戶名單的數量?還是品牌關鍵字的搜尋量提升?

這個目標,必須在合作一開始就寫進合約裡。 比如,我們的目標是「三個月內,透過SEO帶來的自然搜尋訂單提升20%」。這樣才不會到最後,他說他有做事,但你覺得沒效果,雙方認知有落差。

第五點:文化和價值觀合不合?

這聽起來很玄,但其實很重要。你是一個追求快速看到成效的老闆,但你找的公司,凡事都講求「長期佈局、慢慢發酵」,那你們合作起來就會很痛苦。

這沒有誰對誰錯,就是…嗯…頻率不對。 有些公司很大、很全面,但可能適合的是大企業,你的小案子他可能沒那麼重視。有些公司很小、很精,但他可能只懂SEO,不懂社群。所以,你要先了解自己公司的階段和需求,然後去找規模和專長都匹配的團隊。

所以,有哪些服務?費用又是怎麼算的?

好,了解怎麼「選」之後,我們來看看他們到底在「賣」什麼。市面上的服務五花八門,但大概可以分成這幾類。

  • SEO (搜尋引擎優化):這個就像是蓋房子打地基。很慢,但蓋好了就很穩。目標是讓客戶在Google搜尋你的產品時,能找到你。
  • 數位廣告投放 (PPC):這個就像在鬧區租看板。錢投下去,馬上就有人看見。但你不付錢了,看板就拆掉了。常見的就是Google廣告、Facebook廣告。
  • 社群媒體經營:就是幫你經營FB、IG、LINE之類的。這很花時間,要一直想內容、跟粉絲互動。
  • 內容行銷:寫文章、拍影片、做懶人包…等等。目的不是直接賣東西,而是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建立專業形象,讓客戶信任你。
  • 口碑與網紅行銷:找部落客、YouTuber或是素人,在網路上幫你說好話,創造討論度。

至於收費方式,也大概是三種:

  1. 月費制 (Retainer):最常見的。每個月付固定的錢,他們提供固定的服務,像是每個月8篇貼文、一次廣告優化報告等等。 好處是預算穩定,壞處是…嗯…有時候你會不知道他們這個月到底忙了什麼。
  2. 專案制 (Project-based):針對一個特定目標收費,比如「網站改版專案」30萬。 好處是目標明確、費用一次付清,壞處是專案結束就結束了,比較沒有延續性。
  3. 成效計費 (Performance-based):這個比較少見,但有些廣告代操會用。比如,廣告費的15%-20%當作服務費,或是每帶來一筆訂單抽成。 這對業主來說風險比較低,但也考驗雙方的信任。

那…大型和小型公司,我該怎麼選?

這個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做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讓你參考看看。但這只是大概,不是絕對喔。

大型整合行銷公司 vs. 小型專業工作室
大型整合行銷公司 小型專業工作室
服務廣度 什麼都包,SEO、廣告、社群、公關…一次搞定。對,就是一條龍服務。 通常只專精一兩項,比如只做SEO,或是只做IG內容。
適合誰 嗯…如果你是中大型企業,預算比較多,然後…需要跨部門溝通,找他們可能比較省事。 新創公司、小品牌,或是你很清楚知道自己「只要把SEO搞好」這種單一需求的。
費用 通常比較高。專案可能是幾十萬起跳,月費也…嗯…蠻可觀的。 相對彈性,也比較親民。有些一個月兩三萬的社群代操方案。
潛在風險 你的案子太小,可能會被晾在一邊。還有…就是前面說的,跟你談的跟做事的不是同一批人。 可能比較不穩定吧,人力比較少。如果窗口離職了,可能就…嗯…會有點麻煩。

在地觀點:B2B行銷在台灣,跟國外有點不一樣

對了,我想補充一點。很多國外的行銷文章,像是Search Engine Journal或HubSpot的,都很強調B2B(企業對企業)行銷要用LinkedIn。 理論上沒錯,但在台灣…老實說,我自己操作的經驗,效果很有限。

台灣大部分的老闆或採購人員,還是習慣用更「傳統」的方式。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和一些在地報告,在台灣做B2B,一個設計良好、SEO優化過的官方網站,可能比你花大錢經營LinkedIn還重要。 很多買家是在Google搜尋「XX零件 製造商」這樣找到供應商的。 另外,像是台灣經貿網這種B2B平台,對於想做外銷的中小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 所以,如果你是B2B廠商,在跟行銷公司談的時候,可以多問問他們對台灣在地B2B市場的看法,而不是只會跟你說一些美國的流行趨勢。

好的合作,是把混亂的數據,變成清晰的方向
好的合作,是把混亂的數據,變成清晰的方向

最後,幾個常見的失敗原因

為什麼很多合作最後都不歡而散?我看了這麼多,大概就這幾個原因:

  • 期待不一致:老闆以為找了行銷公司,訂單就會像雪片般飛來。但行銷是需要時間的,尤其是內容跟SEO。
  • 目標太發散:一下想增加粉絲,一下想提高官網流量,一下又想辦實體活動。資源分散的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好。
  • 業主自己不投入:把所有東西都丟給行銷公司,自己完全不管。但行銷公司不了解你的產業、你的產品,如果沒有你從旁提供專業知識,他们很難做出真正到位的內容。
  • 只看短期指標:太執著於按讚數、分享數,卻忽略了這些互動到底有沒有帶來真正的客戶。

嗯…大概就是這樣吧。選行銷公司,真的是一門學問。它不像買一個規格品,付了錢就有東西。它更像是一種投資,需要你花時間去了解、去溝通、去磨合。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聊了這麼多,換你說說看:在找行銷公司的路上,你最擔心或最困惑的是什麼?是費用?是成效?還是怕找到不對的人?在下面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7-05 Reply
    真的假的?AI工具能解決SEO難題嗎?感覺聽起來像是另一個噱頭,業界真的需要這麼多高科技包裝嗎?妳們怎麼看...
  2. profile
    Guest 2025-05-18 Reply
    很高興看到網路行銷公司積極探索AI SEO的潛力!我想了解更多關於各國在這方面的成功案例,是否有資源或經驗可以分享?期待一起交流!
  3. profile
    Guest 2025-04-01 Reply
    身為數位行銷公司總監,我覺得這系列超中肯!尤其AI工具導入初期真的會陣痛,但我們團隊實際測試後,流量成長了30%以上。想補充一點:別只顧著技術面,內容策略才是AI SEO的靈魂啊~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