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定位...到底是什麼?
嗯...品牌定位(Brand Positioning)。
很多人在談,但好像...各自表述。它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logo設計。 更像是在顧客的心裡,佔據一個位置。一個...無法被輕易取代的位置。
這概念是 Al Ries 跟 Jack Trout 在大概70年代提出來的。 他們說,市場太吵雜了,你必須在潛在顧客的心智中創造一個位置。 說穿了,就是一場心智的戰爭。
先說結論
簡單講,就是在顧客心裡,找到一個跟別人不一樣,而且對他有價值的位置。
定位的五個核心要素
那...要怎麼思考這件事?大概可以拆成幾個部分來看。
- 目標客群 (Target Audience):你要跟誰說話?這點最重要。不是「所有人」。想討好所有人,最後誰也記不住你。 必須做出選擇。
- 市場界定 (Market Frame):你在哪個戰場?是「飲料」市場,還是「提神飲料」市場?定義了戰場,才知道對手是誰。
- 差異化賣點 (Point of Difference):你哪裡不一樣?而且是「有意義」的不一樣。 是更安全、更方便,還是更懂你的品味?這個差異點,必須是顧客在乎的。
- 品牌承諾 (Brand Promise):所以,你能給出什麼具體的承諾?「品質保證」或「客戶滿意」都算。 這是價值的交換。
- 支持點 (Reason to Believe):證據呢?你憑什麼這麼說?可能是專利技術、使用者見證,或是悠久的歷史。 沒有支撐,承諾就只是空話。
看看別人怎麼做
講理論很空泛,直接看例子比較快。
Tesla (特斯拉):它的市場不只是「電動車」。它的定位是「未來的駕駛體驗」。它賣的是科技、是創新、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 所以它的對手不只是其他電動車廠,更包含了傳統豪華車品牌。
誠品書店 (Eslite):這是在地很經典的案例。它不把自己定位成「賣書的地方」。 如果只是賣書,它打不過電商。誠品的定位是「一個複合式的文化場域」。 它賣的是氛圍、是體驗、是一種你可以安靜待著的生活方式。 這點跟國外 Amazon 強調快速、便宜的策略完全不同,誠品創造的是情感連結。
定位的難處
定位最難的地方,其實是「放棄」。
這聽起來很怪,但事實就是這樣。當你決定自己是「安全」的,你可能就得放棄「極致性能」的形象。當你選擇「高單價、精緻」,你就得放棄大眾市場的銷量。很多品牌失敗,不是因為不夠好,而是什麼都想要,最後面目模糊。
要建立一個強大的定位,就必須做出犧牲。 不能討好所有人。 這很難,但必須做。
常見的誤解
很多人對定位有一些...嗯,誤會。整理一下。
| 誤解 | 比較接近的真實情況 |
|---|---|
| 定位 = 想一句很酷的Slogan | Slogan 只是定位的傳達工具,不是定位本身。定位是策略,是骨架。 |
| 定位 = 產品差異化 | 產品只是其中一環。服務、通路、形象、溝通...全部都要對齊。 |
| 定位是老闆說了算 | 定位需要客觀的市場研究與消費者洞察,不是主觀決定。 必須了解市場缺口在哪。 |
| 定位一旦定了就不能改 | 可以微調,甚至「重新定位 (Re-positioning)」。 但不能一天到晚變,會讓顧客認知錯亂。 |
總結來說,品牌定位不是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整個公司的核心思考。從產品開發到客戶服務,每個環節都要回到這個原點:
我們在顧客心中,到底想成為什麼?
想一想,你自己的品牌或公司,如果只能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會是什麼?這或許是個不錯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