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壓縮怎麼做?5種常見方法比較與檔案大小優化技巧

Published on: | Last updated:

圖片壓縮…好像很多人都搞錯重點了

最近跟朋友聊到網站速度,發現一個蠻…嗯,普遍的誤解。很多人覺得網站慢,就是主機不夠力、網路頻寬太小。 錯,但也不全錯。可是說真的,十個有九個網站變慢,都是圖片檔案太大造成的。 真的不誇張。😅

大家好像都習慣了手機拍完、相機導出,然後就…原封不動地傳到網站上。一張照片動不動就 5MB、10MB,使用者點開網頁,光下載這些圖就要等到天荒地老。尤其現在大家都用手機上網,那個速度和耐心…你知道的。 所以,圖片壓縮這件事,真的比你想像的還重要。

但「壓縮」不是隨便轉個檔、按個按鈕就好。不同的格式、不同的壓縮方法,效果天差地遠。今天就來隨性聊聊這件事,分享一下我自己是怎麼看的,還有一些常見的工具跟方法吧。

先說結論:到底該用哪種格式?

嗯…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看你的需求。不過可以簡單歸納一下:

  • 照片類、色彩豐富的圖:優先考慮 AVIFWebP。如果需要支援很舊的瀏覽器,那就用 JPEG
  • 需要透明背景的圖(Logo、圖示):PNGAVIF/WebP
  • 簡單的動畫:以前會用 GIF,但現在更推薦用影片格式(如 MP4)或 AVIF,因為檔案大小會小很多。

基本上,新一代的 AVIF 和 WebP 格式,在畫質跟檔案大小的平衡上,都比傳統的 JPEG 跟 PNG 好很多。 這是 Google 推動的,主要就是為了讓網頁更快。 所以,如果你的使用者大部分都用現代的瀏覽器,勇敢用下去就對了。

示意圖:失真壓縮 (Lossy) vs 無損壓縮 (Lossless)
示意圖:失真壓縮 (Lossy) vs 無損壓縮 (Lossless)

失真 vs. 無損?這是什麼意思?

聊壓縮一定會碰到這兩個詞:失真壓縮(Lossy)跟無損壓縮(Lossless)。聽起來很技術,但概念很簡單。

  • 失真壓縮 (Lossy):就像是「丟掉一些肉眼看不太出來的細節」來換取更小的檔案。JPEG 就是最經典的例子。 你可以調整壓縮的程度,壓得越多,檔案越小,但畫質也越差,壓過頭就會出現馬賽克或色塊。
  • 無損壓縮 (Lossless):就是想辦法在「完全不損失任何畫質」的前提下,把檔案變小。PNG 就是代表。 它的壓縮率通常沒那麼高,但能保證圖片跟原始的一模一樣,適合用在不能有任何瑕疵的 Logo 或線條圖上。

現代的 WebP 和 AVIF 格式很酷,它們同時支援失真和無損兩種模式,讓你可以根據情況選擇。

常見的 5 種圖片格式,我流比較

我知道網路上有很多教學,但我想用更白話的方式聊聊我對這幾個格式的「感覺」。

格式 適合場景 我的碎碎念…
JPEG (.jpg/.jpeg) 照片、複雜的靜態圖 嗯…就是那個老朋友。相容性最好,幾乎沒有裝置不認識它。 但它是有損壓縮,畫質調太低會很慘。而且不支援透明背景,這點有時候很麻煩。
PNG (.png) Logo、圖示、需要透明背景的圖 PNG 的好處是無損壓縮和支援透明背景。 所以 Logo 或需要去背的圖片幾乎都用它。但缺點是檔案通常比 JPEG 大不少,尤其是用在照片上,體積會很驚人。
WebP (.webp) 照片、透明背景圖、簡單動畫 Google 推出的格式,算是 JPEG 和 PNG 的升級版。 它可以用更小的檔案大小,達到跟 JPEG 差不多的畫質,也支援透明背景。現在大部分主流瀏覽器都支援了,沒什麼理由不用它。
AVIF (.avif) 所有 WebP 的場景,追求極致壓縮 這是更新、更猛的格式。 它的壓縮率又比 WebP 更高,畫質也更好。 Netflix 這種很在意流量的公司已經在用了。 缺點是還有一些比較舊的瀏覽器不支援,還有就是壓縮它需要花比較多電腦資源跟時間。
GIF (.gif) ...嗯,迷因圖? 老實說,除了某些特定情境(跟一些非得用 GIF 的老系統),我已經想不太到用它的理由了。它只能顯示 256 色,畫質很差,而且檔案又大。現在要做動畫,用 MP4 影片檔或 AVIF 動畫會好非常多。

那實際上要怎麼做?分享幾個我常用的工具

理論講完了,來點實際的。你不需要懂很複雜的軟體,現在有很多超方便的線上工具可以用。

  1. Squoosh:這是 Google 開發的線上工具,超直覺。 你可以直接把圖片拖進去,然後在畫面兩邊即時比較壓縮前後的畫質跟檔案大小,還可以隨意切換不同格式 (JPEG/PNG/WebP/AVIF),是我最常用的。
  2. TinyPNG / TinyJPG:這也是個老牌經典工具了。 它的特色是會自動幫你分析圖片,然後用它覺得最好的方式去壓縮,你不太需要自己調參數。很無腦,很方便,也支援 WebP 跟 AVIF 了。
  3. 電腦本機軟體:如果你需要大量處理,或不想把圖片上傳到網路,也可以用一些電腦軟體。像 Photoshop 的「儲存為網頁用」功能就很經典,另外也有像 ImageOptim (Mac) 或 Caesium (Windows) 這類的免費工具。

對了,一個小提醒。像台灣這邊很多網站主機或服務,可能還沒完全跟上 AVIF 的腳步。這時候,我會建議優先使用 WebP,它的支援度更廣泛,幾乎不會出問題。這點跟國外一些科技部落格會無腦推 AVIF 有點不同,畢竟我們的網路環境和使用者習慣還是有點差異。 在 Google 的 PageSpeed Insights 工具裡,它也都會建議你使用 WebP 或 AVIF 這種「新一代格式圖片」。

實作示意:使用 Squoosh 進行壓縮前後比較
實作示意:使用 Squoosh 進行壓縮前後比較

壓縮時最容易犯的錯

壓縮圖片不是檔案越小越好,重點是「平衡」。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壓過頭了。

為了把檔案壓到極致,結果圖片變得模糊不清、充滿色塊…這樣就本末倒置了。特別是 JPEG,它的失真壓縮在高壓縮率下,會產生很明顯的「塊狀 artifacts」,看起來真的很糟糕。 你省了那幾 KB,卻失去了圖片該有的質感,完全不值得。

所以,在壓縮的時候,一定要邊壓邊看。現在的工具都能即時預覽,稍微放大檢查一下細節,確保畫質在你可接受的範圍內,再去儲存。不要只看檔案大小的數字。視覺體驗還是最重要的,畢竟網站速度優化,最終也是為了使用者體驗嘛。

對比:過度壓縮導致的畫質劣化
對比:過度壓縮導致的畫質劣化

總結一下我的想法

嗯…說了這麼多,其實重點就幾個:

1. **上傳前一定要壓縮。** 這是一個好習慣,拜託養成它。

2. **優先用新格式。** 能用 AVIF 或 WebP 就不要執著於 JPEG/PNG 了。

3. **不要壓過頭。** 畫質跟檔案大小要找個平衡點,眼睛收貨最準。

圖片優化這件事,算是網站經營裡 CP 值最高的投資之一了。 不用花大錢升級硬體,只要花點時間處理一下圖片,就能讓網站速度有感提升,對 SEO 也有幫助。 希望這些隨性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囉。

聊了這麼多,換你說說了。你平常都用什麼工具壓縮圖片?還是有什麼獨門小技巧?在下面留言分享一下吧!👇

Related to this topic:

Comments

  1. profile
    Guest 2025-06-19 Reply
    孩子最近在做網站作業,不知道圖片壓縮到底怎麼弄?聽說這對網站速度很重要耶,可以分享一下你們是怎麼操作的嗎?我真的有點頭暈了...